常规教学检查是全面深入了解教学情况,加强教学全过程的组织与管理,促进教风、学风建设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一项重要措施,是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的重要环节。我校常规教学检查包括日常教学检查、三期教学检查和专项教学检查。为使学校常规教学检查工作更加规范化、制度化和正常化,特作出如下规定。
一、日常教学检查
通过实行值班、巡查等方式,对学校教学管理、教学运行和教学保障等方面工作进行检查。检查组成员主要由学校相关职能部门工作人员、教学督导组成员和二级学院教学管理人员组成。
1. 检查人员可根据需要在琅琊、会峰校区各教学场所随机检查任何课堂的教学情况,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建议。
2. 检查人员每天在负责的校区内抽查不同时段的上课情况,抽查课程应考虑覆盖面,既要有理论课程也要有实践课程,既要有低年级课程也要有高年级课程;每周轮换一次。
3. 如遇教师未到课堂、迟到或提前下课、多媒体设备故障、实验仪器设备故障等异常现象,应立即通知教务处,以便教务处与相关学院和部门联系,核实情况,提出处理意见。
4. 检查小组应如实反映教学检查情况,认真填写《滁州学院日常教学检查记录表》和《滁州学院日常教学检查工作总结》,并及时送交教务处备案。
二、三期教学检查
三期教学检查包括期初、期中和期末教学检查,主要采取二级学院自查、学校督查的方式进行。各二级学院应依据学校通知制定具体的自查工作方案,学校管理部门根据学院工作的开展情况进行督查。
(一)期初教学检查(每学期开学前1周至校历第2周)
1. 教学运行:教师到位情况,学生到课情况;理论课表、实验课表的安排情况,重点检查教学场地、上课时间是否存在冲突;实习、实训预执行安排情况;任课教师(尤其是新进教师、首开课教师、外聘教师)的备课情况,教学大纲、教案、多媒体课件、教学进度表等课程教学档案的准备情况等。
2. 考试工作: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的自查工作开展情况以及考试材料整理归档情况。
3.教研工作:依据学校系(教研室)工作细则,制定系(教研室)工作计划及活动安排情况。
4.教学保障:学生教材的发放与领取情况,教室(尤其是多媒体教室)、语音室、实验室、实训场地等教学设施及设备准备情况。
开学第一天,学校党政领导组成检查组对各二级学院开学初各项教学工作进行检查;同时,对第一节课进行随堂听课。
(二)期中教学检查(每学期校历第9周至第11周)
1. 教学运行:本学期课表的运行情况,实习、实训工作的组织、实施、管理情况,各类理论与实践课程的教学情况(包括任课教师的课前准备、课堂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课堂纪律、教学效果、作业批改与辅导、实验报告等)。
2. 考试工作:期中考试、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等相关工作的安排与落实情况。
3. 教研工作:对照期初工作计划,检查各系(教研室)活动开展情况及成效。
4. 教学保障:学院教风、学风自查情况;实验室、实训场地等教学设施及教学设备运行情况;通过教师座谈会和学生代表座谈会等多种方式开展师生评管评教评学工作等。
(三)期末教学检查(每学期校历倒数后3周)
1. 教学运行:下学期理论教学、实践教学任务(尤其是跨学院教学任务)的落实情况,教师调(停)课情况等。
2. 考试工作:期末考试各项工作的安排与落实情况。
3. 教研工作:依据期初工作计划,检查各项活动的开展情况及成效,包括组织召开课程、专业建设研讨会情况,教师参加各类教学研讨会和教师个人获奖情况,教师利用学校网络教学平台授课情况,青年教师导师制落实情况等。
4. 教学保障:学院内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运行情况总结,包括学院督导组、学院领导听课情况,教风、学风督查情况,试卷、毕业设计(论文)、教学档案等自查情况,学生评教情况等。
三、专项教学检查
针对各教学环节的整个过程或教学过程的不同阶段(教学准备、教学运行、教学考核、教学管理等)开展单项或综合性的教学检查活动,既包括教案检查、课件检查、试卷检查、毕业设计(论文)检查、说课听课评课活动、调(停)课检查等单项检查,也包括教学档案检查、实验教学检查、实习实训教学检查等综合性检查;由学校管理部门和各二级学院根据教学管理工作的实际需要组织开展。
四、本规定自发布之日起执行,由教务处负责解释,原《滁州学院常规教学检查暂行规定》(院教〔2009〕28号)同时废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