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二级学院、各部门:
现将《滁州学院第六届教学督导组2018-2019学年第二学期工作总结》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学习,用于指导工作。
教务处
滁州学院教学督导组
2019年7月17日
滁州学院第六届教学督导组
2018-2019学年第二学期工作总结
2018-2019学年第二学期,校教学督导组根据学校工作的总体要求和本学期工作计划,认真开展了随堂听课、学生学业成绩评定工作督查、召开工作例会、学习考察和召开学生座谈会等工作,顺利完成了预期目标,取得了一些成效。现总结如下:
一、督导工作的情况
本学期校教学督导组主要开展的工作如下:
1.深入一线,随堂听课
本学期校教学督导组深入教学一线,随堂听课426节次(其中理论课占93%,实践课占7%),覆盖15个二级学院,涉及教师228人。其中,近三年新进教师66人,占28.95%,听课178节次,占41.80%;外聘教师5人和兼职教师26人,约占13.60%。评课成绩最低分70.80分,最高分89.60分,平均分83.80分。87.50分以上56节次,占13.15%。80-87.4分以上323节次,占75.82%。79.90分以下47节次,占11.04%。优秀率为89.00%(优秀率和拟评高级职称的教师和“最受学生欢迎的教师候选人”随堂听课有关),符合我校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现状。
本学期学生到课率平均96.41%,比2017-2018学年第二学期上升0.45%;100%到课的班级达到41.76%,同期上升6.07%;迟到率同期下降0.54%。说明通过督导信息反馈,各二级学院抓出勤率,学风建设得到一定程度的好转。
2.开展学生学业成绩评定工作督查
本学期校教学督导组分为理工、人文两个小组,于3月25日-4月5日对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学生学业成绩评定工作进行了督查。督查主要内容包括各二级学院教学督导组对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试卷批阅及过程考核记录的自查和整改情况、试卷题型及试卷批阅情况、考试成绩分布、学生记分册的原始记录、平时成绩的评分依据、与大纲规定考核项目符合度、总评成绩的评定等,在各二级学院自查的基础上,校督导组抽查各二级学院考试课程(含至少一门考查课)。通过督查发现,广大教师的责任意识、质量意识、规范意识大有提高,试卷题型、试卷批改、试卷质量分析、学生记分册原始记录等都有了较大程度的提升,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校教学督导组进行了认真梳理,形成书面通报报至校领导,同时反馈给教务处和各二级学院,助推教学工作的进一步改进。
3.参加“最受学生欢迎的好老师”候选人等评选推荐工作
应学校党委教师工作部和人事处的要求,学校教学督导组选聘几位督导员组成人文学科组和理工学科组,制订了具体听课评分细则与注意事项,对2018-2019学年“最受学生欢迎的好老师”35名入围候选人进行集体听课,召开专题会议,研究推荐20名候选人名单,供有关职能部门和学校领导决策时参考。另外,李敏、韩霞两位督导员还对参加安徽省青年教师基本功竞赛的理科、工科、文科、思政课教师进行了赛前指导,提出了改进建议,发挥了督导员应有的作用。
4.召开学生座谈会,听取意见和建议
为了解学生对教学工作的真实感受和切身体会,学校教学督导组于4月-5月期间,分别召开14个二级学院学生座谈会,围绕“人才培养目标、课程设置问题、教学管理工作、学风建设等问题”等议题,让学生代表畅所欲言,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进一步密切了师生的联系。学生们充分肯定了一些教师的精心组织教学,认为这些教师切实做到了教书育人,对学生既能严格要求又有强烈的责任心,循循善诱富有爱心。同时学生对课程安排、教学过程、学风建设等也提出了一些意见和建议,对提高我校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校教学督导组将每个学院学生座谈会分别进行整理形成书面通报,报送学校领导,反馈给有关部门和所在学院,供有关部门在改进工作或决策时参考。
5.参加全国教学督导工作学术交流会
5月17日-5月19日,校教学督导组长汪湘水、副组长李敏、韩霞参加了在江汉大学召开的第七届全国高等院校教学督导、质量评价与质量监控体系建设学术交流会。本次会议共安排了15场专题报告和16场专题发言,围绕加强高等教育质量保证、推进高等学校内涵发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思想和最新高教改革与动态,以及OBE理念、课程思政、质量建设、质量监控、信息反馈、专业认证、大数据分析与评价、督导工作的内涵与创新等主题作了专题报告。
会议期间,我校教学督导组同安徽工程大学教学督导组进行了座谈交流。我校督导组组长汪湘水简要介绍了我校督导工作的基本情况、日常运行以及督导队伍的管理制度;安徽工程大学督导组组长魏中俊教授高度评价了我校的督导工作并简要介绍该校督导工作的经验与做法,双方还就以学生为中心、产出为导向、持续改进的OBE理念的教学督导和评价工作进行了深入交流与探讨。
6.召开校院两级教学督导工作交流会
为了总结校院两级教学督导工作的经验,交流督导工作体会,6月16日下午召开了校院两级督导工作座谈会,来自教务处、校教学督导组、二级学院教学督导组共60余人参加了会议。材料与化工学院、数学与金融学院、外国语学院分别介绍了各自督导工作的做法和体会,与会同志分享了这几个学院督导组在工作规范性、有效性和常态化等方面的经验。
学校教学督导组副组长韩霞通报了全国高校教学督导、质量评价与质量监控体系建设学术交流会主要精神。学校教学督导组副组长李敏通报了考察学习湖州师范学院教学督导工作的经验与做法。与会人员纷纷发言,讲体会、讲感受、提建议,对学校督导工作献计献策。学校督导组组长汪湘水就教学督导的重要性、教学督导的内涵及具体督导工作做了总结讲话
7.赴湖州师范学院考察学习
6月13日,校、院两级教学督导组一行10人赴湖州师范学院,就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校、院两级教学督导工作、师范类专业认证等方面进行了考察调研,受到该校有关方面负责人的热情接待。
湖州师范学院教务处处长顾永跟教授介绍了湖州师范学院发展概况和近年来的教学重点、硕士点申报以及专业认证等工作。该校教学督导委员会负责人就学校教学督导委员会的设置、人员分工、工作职责等方面作了说明。教务处副处长魏嵘从支持、协调、服务和激励等四个方面,介绍了数学与应用数学、小学教育等师范专业认证工作的开展情况。
双方还就校、院两级督导体系建设,教学督导信息反馈方式与途径,如何推动专业认证等具体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
8.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评教和问卷调查
校督导员在随堂听课时,共发放《滁州学院课堂教学效果调查表》2580份,由学生在上课时进行匿名测评,表中按ABCDE设定,分别对应90分、80分、70分、60分、50分,最高分不超过90分,并由督导员进行统计。绝大部分学生对教师评价都是A级,B级约占五分之一,其他等级更少,学生对授课教师评教得分87.70分(90分为最高分)。与此同时,还发放了165份《滁州学院课堂教学情况问卷调查表》,分别在有关二级学院进行,调查表设定21项,内容比较全面,指标比较具体,每项分为优、良、中、差,由学生匿名书面填写,从而获得了学生对教学情况的评价和建议,为了解教学的现状和改进今后教学工作提供了重要参考。
9.加强自身建设,不断提高督导水平
为了加强督导队伍建设,提高督导水平和工作能力。学校督导组主要采取以下措施:①工作有计划,制定学期工作计划,责任到人,时间到点,落实到位。②定期召开工作例会。认真组织期初、期中、期末三次会议,统一思想,提出要求,部署工作,明确任务。③重视学习交流。参加学校工作会议和教学工作例会;参加全国督导工作学校交流会;组织开展校、院二级督导交流会;赴兄弟院校考察交流;④适时召开组长工作会议,统一思想,集思广益,及时研究工作的问题与对策;⑤认真进行总结。每位督导员对本学期督导工作进行总结回顾,撰写心得体会,开展对督导工作的研究与思考,努力提高督导工作能力和工作水平。⑥开展考核评比。对每位督导员工作和报送材料进行审核,民主推荐优秀督导员候选人评选工作。
二、督导发现的问题
通过教学督导多年的努力,我校教师的责任意识、质量意识、规范意识不同程度的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与教学水平有了明显提升,学风建设有了一定程度的好转,但仍然存在不少问题。
1.课程安排问题。有的课程与课程衔接存在问题,重复内容较多。如体育教育专业的心理学、体育心理学、运动心理学、大学生心理健康等,文学院的心理学基础与大学生心理健康等。《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创新创业教育》在第一学期讲授时间过早,不少学生反映课时较多。
2.教学内容问题。一些课程内容过于浅显,缺乏一定的深度与难度,更缺少挑战度。一些教师的课堂讲授内容过于简单,信息量不大,不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3.教学方法问题。少数教师讲课平铺直叙,缺乏激情,不能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有的讲授面面俱到,抓不住重点、难点,驾驭课堂的能力明显不足。有的教师讲课过分依赖PPT,PPT文字太多,缺乏应有的辅助作用。
4.教学管理问题。学校督导组在听课中发现,部分外聘教师、行政兼职人员的授课准备和授课水平不容乐观。学生反映课程安排不太均衡,有的班级二年级安排课程太少,三年级安排课程太多。有的班级学生较少,安排大教室,有的班级学生较多,却安排小型教室,显得十分拥挤。有的教师管控课堂能力较差,对学生迟到、旷课、玩手机、吃食品等现象疏于管理,缺乏对学生的严格要求。
5.学生学业成绩评定问题。少数教师责任心不强,缺乏严谨的作风,学生记分册原始记录不全或记录缺少,平时成绩缺乏评分细则,评分缺乏足够依据。平时成绩过高,缺乏区分度和考试不及格率过高现象同时存在。
6.学风建设问题。学生上课不记笔记、低头玩手机现象时有出现。上课迟到现象时有发生,特别是上午、下午和晚上第一节课较为突出。个别学生在教室吃食品,穿拖鞋进教室。少数学生听课注意力不集中,刻苦学习和勤奋学习的氛围还不够浓厚。
7.二级学院教学督导问题。二级学院的教学督导工作很不平衡,有的学院督导工作不认真、不扎实。同时,学校层面缺乏二级学院考核评比指标体系,不好衡量、评价。
8.教学保障方面问题。部分教室多媒体设备陈旧,桌椅严重老化,影响了正常教学的进行。
三、今后的工作建议
1.主动适应高等教育的发展。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即将迈入普及化阶段,学校须超前识变、积极应变,主动求变,不断增强质量意识,规范教学过程管理,不断完善教学保障体系,为建设质量文化示范院校做出不懈的努力。
2.加强制度建设。根据新形势、新要求、新变化,认真修订《滁州学院教学督导工作条例》《滁州学院教学督导工作细则》、《滁州学院优秀督导员评比办法》和《滁州学院二级学院教学督导工作考核评比办法》等,重新修改教学督导工作的各种表格,加快督导工作信息化建设进程,实行规范管理、精细管理,进一步提高督导能力和水平。
3.进一步加强教学管理。①适当调整教学时间。在保持教学时间基本不变的前提下,可以适当调整上午四节课为五节课,晚上两节课为三节课,周六周日尽量不上课,这样既可以提高教室的利用率,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减少单双周排课现象,又可以让学生有比较集中的课外时间。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和安徽工程大学都已作过调整。②安排教室尽可能合理,避免大型教室(100人以上座位)安排小班,小教室安排大班的现象发生。③加强对调课、补课工作的管理,及时进行抽查和督查。
4.加强教学督导工作。①建立校、院二级教学督导工作的交流制度,可以通过召开二级学院教学督导现场会,总结工作、交流体会、推广经验。②明确校、院二级督导的职能与分工,学校教学督导组主要是宏观教学督导,侧重公共课、新近教师和拟评职称的教职工以及全校教学评比考核等的抽查和督查,二级学院教学督导组主要是微观教学督导,侧重专业基础课、专业选修课、实践教学、毕业论文(设计)等教学过程的全方位督导。③适当提高教学督导员的待遇,规范督导考核评比,不断激发督导员的责任感、使命感、光荣感。
5.大力加强学风建设。不断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激发广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大力表彰学生中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严格要求学生,严格管理学生,采取各种有效措施,促进学风建设进一步好转。
6.改善教学条件。建议学校有关部门更新教学设备,建设标准化教室,确保课堂教学的顺利实施。
7.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努力营造尊师敬教的氛围;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力度,青年教师的成长应持续关注;修改“最受学生欢迎的好老师”候选人产生办法,真正起到激励教师、表彰先进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