滁州学院关于做好2022年度校级暨省级质量工程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 (校政教〔2022〕69号)

作者:教学研究中心发布时间:2022-12-12浏览次数:1391

各二级学院、各部门:

    为进一步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升我校教育教学质量,根据《安徽省教育厅关于做好2022年度高等学校省级质量工程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皖教秘高〔2022205 号)和《滁州学院“十四五”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规划》(校党字〔2021103 号)等文件精神,结合我校新一轮教育教学审核评估要求和一流专业建设需要,现将我校2022年度校级以及省级质量工程项目申报工作的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申报范围及限额

(一)省级项目

本年度申报各类省级项目应对照《2022年度省级质量工程项目申报指南(本科)》,填写相应的申请书进行申报,学校根据各类项目的申报条件择优推荐,同一大类内项目推荐数量视申报情况可作适当调整。省级项目的建设周期为两年。

1.专业建设类

1)专业服务安徽省十大新兴产业项目:1个。专业人才培养与区域产业发展高度契合;参与的企业主体参考产教融合型企业相关要求,在区域产业链条中居主要地位或在区域产业集群中居关键地位;获批“国家级或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的专业优先立项。

2)“四新”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新工科、新农科、新文科每类各2项,共6项。对标国家新工科、新农科、新文科“四新”项目建设要求,按照《滁州学院新工科、新文科、新农科研究与实践项目申报指南》确定选题进行申报,但研究内容不得与学校已经立项的各类教学研究项目、“四新”项目相似。每个国家级、省级一流本科专业至少申报1项。

3)“六卓越一拔尖”项目:卓越工程师2项,卓越教师2项,卓越新闻传播人才1项。根据教育部《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 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和“六卓越一拔尖”计划 2.0 的意见进行申报,已获国家级或省级“六卓越一拔尖”计划支持的学科专业,不得重复申报。如该项目不能被推荐为省级项目,则作为校级项目立项建设。

4)新建专业质量提升项目:1项。2016 年以来获批且不满 3 届毕业生的专业均可申报,专业负责人应具有副教授及以上职称。

5)传统专业改造提升项目:4项。改造专业能密切联系我省经济和社会发展,主动服务我省“十大新兴产业”;能够落实学校“信息化”办学定位, 加大学科专业的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改造力度。已获省级及以上专业改造类项目的专业,不得重复申报。

2.课程与教材建设类

申报课程应已纳入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项目负责人应在本校连续完成申报课程3 个及以上教学周期,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效果良好。已获批过省级一流课程的不得重复申报一流课程类项目。

1)课程思政示范课程:8门。项目实行“双负责人制”,高校基层教师党支部书记是项目负责人,主讲教师是课程负责人,课程负责人应具有副教授及以上职称。符合条件的2020年和2021年校级立项建设的“课程思政”专业示范课程均可申报,结题等级为良好及以上等级的优先推荐。课程负责人在项目建设期内至少参加一次课程思政相关教学竞赛。

2)一流课程类:包括线上、线下、线上线下混合式、社会实践和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等五类课程,共推荐10门。每个国家级、省级一流本科专业至少申报1门;作为课程负责人,每位教师限报1门。各类课程项目负责人须为本校专职教师。线上课程负责人应具有副教授及以上职称,或博士学位或获省级及以上教学类竞赛一等奖以上的专任教师;线下课程和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负责人应具有副教授及以上职称或博士学位;社会实践课程负责人应具有副教授及以上职称或博士学位,满5年高校教龄;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课程负责人应具有副教授及以上职称或博士学位,实验系列教师职称可放宽至中级。广大教师在申报前应认真研读《申报指南》中各类项目的建设要求和结题验收标准,确定课程申报类型。

3)一流教材:2部。第一主编应具有副教授及以上职称,在20161月至202212月期间,主编并出版过普通高等教育教材(含电子教材)。申报教材可以为新编教材或修订教材。国家、省级教学名师或国家级精品课程负责人主编教材,以及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主要专业课程教材,在同等条件下优先立项。从学校2021年立项的校级规划教材中择优推荐。

3.师资队伍建设类

1)教学创新团队:1个。团队带头人应为省级及以上教学名师或本学科(专业)具有教授职称的专家。一名教师只能担任一个省级教学团队的带头人。已获省级及以上教学团队立项的,不得重复申报。

2)教学名师:1名。承担本科教学任务不少于10年,原则上应具有教授职称,60周岁以下。近五年来,面向本科生年均教学工作量不少于150学时。

3)教坛新秀:3名。具有高校教师资格证和满6年高校教龄,年龄40周岁以下( 198211日后出生)的教学一线青年教师。教学效果优秀,年度教学质量考核应在本教研室前三分之一以内。作为主讲教师,获课程思政教学大赛、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教学创新大赛、智慧教学大赛、教学能力等教学类比赛校级一等奖及以上,或省级二等奖及以上,或国家级三等奖及以上。

4.实验与实践基地建设类

1)校企合作实践教育基地:2项。项目负责人应具备副教授及以上职称,且具备领导和统筹整合校内外相关教育资源的能力。获评2021年校级示范实习实训基地的方可申报。

2)虚拟教研室:1项。申报虚拟教研室应已有实体教研室建设基础,教研室拥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或“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项目负责人应由省级教学名师或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负责人或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负责人等高水平教师担任。教研室成员不少于10人。

5.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

分为重大、重点和一般三个类别共计38项,其中重大4项,重点11项、一般23项。项目负责人须为本校专任教师,满5年高校教龄,同时重大教学研究项目负责人应具备教授职称且具备领导和统筹整合相关教育资源的能力;重点教学研究项目负责人应具有副教授及以上职称;一般教学研究项目负责人应具备讲师及以上职称。

结题验收标准是完成项目研究任务,重大项目课题组至少公开发表1篇二类或3篇三类带有项目编号的相关教研论文,重点项目至少1篇二类或2篇三类,一般项目至少1篇三类;其中,项目负责人作为第一作者至少公开发表1篇三类带有项目编号的相关教研论文,论文类别以《安徽省普通本科高等学校教师专业技术资格条件》为依据。

此次省级一般和重点项目从近两年(2020年和2021年)校级立项建设的重点教学研究项目和近三年(202020212022年)以优秀等级结题的校级一般教学研究项目中择优推荐;符合申报条件的教师除填写省级教学研究项目申报书外,还应上报项目的阶段性建设成果清单及相应的支撑材料;学校综合考虑申报书质量和阶段性建设成果情况确定推荐申报项目名单。重大教学研究项目由学校委托相关学院或部门就我校“十四五”规划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开展课题研究。

此外,党的二十大对高等教育重大决策部署研究项目、教育教学管理项目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研项目每类额外单设3个推荐名额,其中每类重大、重点和一般项目各1项,由学校委托相关学院或部门开展课题研究。

6.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

由创新创业学院从校级项目中按规定限额推荐,此次不另外组织申报。

7.产业学院

本年度推荐1项现代产业学院项目申报。人才培养主要专业与区域产业发展具有高度契合性,相关专业已列入“国家级或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建设范围,具有相对优势。相关产业列入区域发展整体规划;参与的企业主体参考产教融合型企业相关要求,在区域产业链条中居主要地位,或在区域产业集群中居关键地位。项目负责人应具有副教授及以上职称或博士学位。

(二)校级项目

本年度申报各类校级项目均应填写相应的申请书进行申报,学校根据各类项目的申报条件择优立项,项目立项数额视申报情况可作适当调整。

1.一流本科课程建设项目:项目建设期1年。

依据《滁州学院“十四五”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规划》(校党字〔2021103 号)和《滁州学院一流本科课程建设实施方案(2021-2025)》(校政教〔202163号)等文件精神设置相关项目。视频录制由课程负责人提前准备好课程资料,与教务处提前预约,由教务处统一组织录制。

1)课程思政示范课程:20门左右。

①目标要求:每门课程应明确课程思政教学目标,修订完善课程教学大纲,做好课程育人教学设计,制作能体现课程思政特点的新课件(新教案),创新教育教学和课程考核方式方法,健全课堂教学管理,完善教育教学规范,编制3-5个思政育人典型教学案例,录制1-2节课程思政示范课堂,组织1次以上全院教师参加的示范观摩听课活动,在项目建设期内至少参加一次课程思政相关教学竞赛。

②课程团队:课程负责人应具有副教授以上职称或曾在校级及以上教学类比赛中获得过二等及以上奖励且具有讲师职称的教师担任;每个团队3-5人,应由专业教师与思政课教师共同组建。

③申报课程:申报课程为专业必修的课程,每个学院应至少申报2门,由二级学院先遴选再组织教师申报。此次鼓励公共基础课以及专业平台课(数学类、物理类、教师教育类)申报。

④经费支持:每门课程资助1万元的建设经费,立项后资助5000元,通过验收后再资助5000元。

2)校企共建示范课程:20门左右。

建设目标:校企共建课程的新模式力求达到以下四方面的建设目标:一是在人才培养方面,使学生充分了解专业研究领域内的前沿热点,企业院所的工程实际与学校学习的专业知识相结合,增强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学生提供更多创新项目、毕业设计和就业选择的可能性;二是在教学内容方面,重点突出前沿研究内容,形成体系化的教案教材、授课形式和考核方法;三是在团队建设方面,构建一支由高校教师和企业研究人员共同组成的课程教学团队;四是在教学资源建设方面,校企共建共享型的课程教学网络资源平台,帮助学生能够学习到与课堂学习相关联的更多专业知识和工程技能。

申报条件:①课程负责人须为本校在职教师,承担该门课程教学至少3年以上,教学效果良好;具有半年以上在相关企业进行专业实践的经历,能解决本学科工程领域实际问题。②课程团队成员至少有1位企业兼职导师,从事技术工作5年以上的工程师或技术骨干,具有良好的表达与指导能力。③申报课程应为专业必修课程,与行业、企业密切相关的专业理论课程,实验课程、项目类课程、课程设计等实践课程均可申报,已有合作基础的课程优先资助。

建设要求:①校企需签订共建课程的合作协议。确定课程建设的目的,协议中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明确课程建设过程中的实施步骤、责任人、完成时间节点等,并附具有可操作性的优质课程开发方案。(注:在合作协议中须明确企业兼职导师授课时间不能少于总课时的六分之一)②校企共建课程大纲。双方共同制定课程的教学大纲,课程的内容标准主要是:课程的目标与任务、课程定位、课程教学内容构建、教学方式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和教学所使用的教材等。课程的考核标准是对学习过程中理论知识,实操能力、工作技能和素养等方面的综合考核。③打造“双结构型”教学团队。打造一支由学校教师和一线企业骨干工程师组成的“双师”课程开发团队,建立课程建设框架,根据课程建设协议和方案进行工作划分,落实责任主任,分步推进课程建设工作。④开展教学实践。校内任课教师必须到场参与外聘教师教学的全过程,包括课前准备、上课观摩、学生考勤以及课后作业等,并负责组织人员录制课程视频收集外聘教师的教学资料。在课程建设中形成包括学习资料、指导教材、教学资源、教学素材、工程案例、学生作品、外聘教师授课视频等共享型的课程教学资源,依托学校网络平台,实现资源共享。⑤构建持续改进考核机制。探索校企双方共同参与的课程考核新机制、新办法、新途径,切实加强课程考核的有效性和实用性。通过学生问卷调查,构建课程质量评估、反馈及持续改进的机制。

结题要求:项目结题时应提供成果共建课程合作协议、课程教学大纲、企业专家授课视频及新闻宣传材料、与课程教学内容相关的行业企业及职业岗位所需的真实项目或任务以及具有一定代表性的经典案例10例以上、学生问卷调查问卷及教学成效分析、教学论文(非必要条件)以及其他校企合作课程资源(通过学校网络教学平台建设课程展示)等。

经费支持:签订共建课程合作协议后,学校资助每门课程2万元;建设经费不足的,由二级学院统筹资金支持。

申报要求:文科学院每个学院应至少申报1门,理工科学院应至少申报3门。已在校级立项的校企合作课程不得再次申报。

其他说明:师范类专业与中小学、幼儿园共建的课程也属于申报范围,项目结题要求相同,但提供的案例应为教育教学案例;结题时应提供与国家审定的基础教育教材同步的教学案例及优秀育人(含班级管理)案例20例以上。

3)五育融合示范课程:5门左右。

①目标要求:以德智体美劳“五育”中的“一育”为切入点,以教材或某一活动为引领载体,聚焦某一学科领域或在交叉学科领域通过在“一育”中发现“五育”、渗透“五育”、落实“五育”,实现“五育融合”。结题时应提供体现“五育融合”的课程教学大纲、教学案例3-5个(必须按照学校规定模版编制)、1-2节示范课堂视频,组织1次以上全院教师参加的示范观摩听课活动。

②课程团队:课程负责人应具有副教授以上职称或曾在校级及以上教学类比赛中获得过二等及以上奖励且具有讲师职称的教师担任。

③申报课程:申报课程应为人才培养方案中规定的课程,每个学院应至少申报1门。

④经费支持:每门课程资助1万元的建设经费,立项后资助5000元,通过验收后再资助5000元。

4)专创融合示范课程:10门左右。由创新创业学院另文发布组织申报,评审结果纳入本年度质量工程立项项目。

2.规划教材:10部左右,项目建设期2年。

本年度仅支持与行业、企业合作编写教材。教材第一主编由我校教师担任,原则上需具有副教授及以上职称。申报教材应为新编教材,在学校规定的两年建设期内能正式出版,且出版社应为国家一级出版社。每个学院至少推荐1部,每位教师限报1部。每部教材资助经费6万元,立项后资助3万元,与出版社签订出版协议后再资助3万元;教材出版后还可按照学校相关规定予以奖励。

3.校企共建实验教学中心:5个左右,项目建设期2年。由教务处另文发布组织申报,评审结果纳入本年度质量工程立项项目。

4.劳动教育示范学院、劳动教育示范教学团队:已由教务处另文发布组织申报,评审结果纳入本年度质量工程立项项目。

5.优秀资源库/案例库:包括“行业企业课程资源库”“真实项目案例库”“教育教学案例库”,已由教务处另文发布组织申报,评审结果纳入本年度质量工程立项项目。

6.现代产业学院培育项目:3项左右,由教务处另文发布组织申报,评审结果纳入本年度质量工程立项项目。

7.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

1)招标项目:5项左右,围绕新一轮教育教学审核评估自评自建发现问题设置,研究选题应与项目负责人岗位相符,通过验收后按三类教育教学研究项目认定。项目研究周期为20231-20236月,项目建设经费0.5万元/项。

研究课题1OBE理念下的高校专业建设和改革——以滁州学院为例。OBE理念作为一种先进的教育理念,是高等教育改革的必然要求,而目前OBE理念还未落实到全部文理科专业,课程体系支撑目标达成情况参差不齐,本研究应聚焦OBE 理念在不同学院的实施现状、存在困境、如何基于OBE理念改进课堂教学和专业建设等问题开展。形成不少于5000字的调研报告,为学校课程体系、课堂教学和教学评价改革提出合理建议,制定出符合文、理、工学科专业特点的试卷审批表、课程目标达成评价报告等体现OBE理念的教学档案材料表格,供职能部门参考。

研究课题2:产教融合视域下高校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机制的构建与实践——以滁州学院为例。产教融合是高校和政府以及企业良性互动的教育模式,目前滁州学院产教深度融合方面缺少有效机制,专业实习实践和社会实践受益率较低,认可度不高。本研究应聚焦滁州学院有哪些产教融合模式、不同的产教融合模式有什么特点和问题、如何改进等问题开展,形成不少于5000字的调研报告,制定出符合学校特点的推进产教融合的实施方案,为完善和提高滁州学院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形成更为完善的产教融合机制提供参考。

研究课题3:混合教学环境下大学生学习投入的影响因素研究——以滁州学院为例。学习质量是高等教育领域中的核心研究问题,学习者积极投入学业活动的程度是提升其学业成绩和认知发展以及改善教育质量的首要条件。目前混合教学下学生的学习投入存在主动性低、深层次投入较少、消极互动等现象。如何创建有效的混合教学环境,探索多模式的混合式教学,着重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促进大学生学习投入水平的提高是高校亟待解决的问题。形成不少于5000字的调研报告,制定出符合我校学生特点的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实施方案,为增强学校混合教学效果提供理论与实践依据和指导。

研究课题4:滁州学院大学生美育素养构建研究。强化学校美育育人功能,是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的重要环节。滁州学院美育培养的课程支撑不足,本研究应聚焦专业教育中的艺科融合问题、学生美育素养如何提高等问题开展。预期构建能够有效支撑学生美育素养提升的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美育课程体系,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公共艺术俱乐部实施方案,提交一份不少于5000字的调研报告。

研究课题5:“三全育人”视阈下高校学业预警帮扶工作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学业预警制度已成为国内高校普遍采用的一种对学生培养质量监测和管理的方式,但仍存在亟待解决的共通性问题: 预警以最终学业成绩作为评判依据,忽视出现学业问题的原因,各主体对预警援助重视度不够,通过调研了解高校普遍采用的学业预警指标,以及参与高校学业预警帮扶工作所累积的实践经验,梳理学业预警帮扶工作存在的问题,为完善学业预警帮扶机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形成不少于5000字的调研报告,制定出符合学校特点的学业预警帮扶办法。

2)重点教学研究项目:50项左右,含立项的校级“四新”项目(立项的数量不超过申报省级项目的50%);项目建设周期两年,建设经费0.3万元/项。

重点围绕学校“十四五”专业与人才培养规划中提出的“三位一体”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即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融合育人”模式改革、政产学研用协同育人模式改革、信息技术深度融合的教育教学模式改革等三项改革)以及以OBE为导向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建设进行选题申报。

重点教学研究项目申请人须具有中级及以上职称;曾主持过教学研究项目且已按规定程序结题,项目完成情况良好。由教师自由申报,学院推荐,学校进行评审。设置重点教学研究项目主要是为培育省级各类教学研究项目,如符合省级项目申报条件,同等条件下将优先推荐。

重点教学研究项目结题基本条件是以主持人为第一作者发表三类及以上教研论文1篇以上;论文须注明“滁州学院教学研究项目资助”,论文类别以《安徽省普通本科高等学校教师专业技术资格条件》为依据。

3)一般教学研究项目:每个学院不超过10项。项目建设期一年。一般教学研究项目由学院自筹经费建设,建议不低于0.1万元/项。

一般教学研究项目应围绕课程思政建设、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以OBE为导向的课程与教学设计以及其他教学方式方法改革(案例式、项目式、混合式等)和课程考核方式方法改革(组建题库、实行以赛代考、以证代考、以成果代考等课程考核新模式)进行选题。以优秀等级结题的一般教学研究项目具备推荐申报省级教学研究项目资格。

学校对申请人职称不作限制,建议适当向中级及以下职称教师倾斜;该类项目由学院组织评审、结题,学校进行审核备案。

一般教学研究项目结题基本条件是以主持人为第一作者发表教研论文1篇或提交高质量的研究报告1份,且应切实进行了教学改革实践并取得一定的实践成果,如建成了“行业企业课程资源库”、“真实项目案例库”、“教育教学案例库”,提供网络教学平台的使用数据,提供课程考核的具体实施办法等,以二级学院出具的证明材料为认定依据。论文须注明“滁州学院教学研究项目资助”,论文类别以《安徽省普通本科高等学校教师专业技术资格条件》为依据。

二、申报要求

(一)政审要求。各学院负责对本学院推荐项目负责人、参与人及项目建设内容进行政审。要求对我国政治制度以及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等理解和表述准确,对国家主权、领土表述及标注准确,无违法违纪记录和师德师风及学术不端行为,未出现过重大教学事故等问题。

(二)限项要求。为保证教师精力投入和项目建设成效,对于教师申报项目数量作必要限定,具体如下:

1.所有项目不允许重复或以相似内容变相申报,学院应严格把关项目内容,杜绝重复申报。其中省级课程建设类项目,同一专业同一门课程不得重复申报同类项目。

2.项目负责人同一年度申报各类项目不得超过3项(不含“大创”项目及教学名师、教坛新秀等奖项类项目);其中省级项目不得超过2项,省级个人建设类项目不得超过1项;省级项目负责人有1项在研项目,本年度最多只能申报1项省级项目。

3.在研省级本科质量工程项目超过 2 (2) 的项目负责人或近两年有延期、整改、撤销省级项目的负责人,本次不得申报任何质量工程项目。

(三)材料申报要求

凡申报2022年省级和校级质量工程项目的教师都应填写相应的省级和校级质量工程项目申报书(推荐书)。申报教学名师、教坛新秀、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课程思政示范课程还应按照学校要求提供相应的支撑材料。

申报教师依据《2022年度省级质量工程形式审查规范》对申报材料先进行形式审查和规范命名后,再将定稿材料上传至学校的质量工程项目管理系统(http://192.168.85.181/),二级学院完成学院推荐任务,并将系统中输出的项目申报汇总表(1份,需加盖学院公章)以及教学名师、教坛新秀纸质支撑材料送至教务处306办公室,不单独接收教师个人申报材料,逾期系统自动关闭。省级项目申报截止时间为12191800,校级项目申报截止时间为122618:00

为保证项目申报工作的严肃性和规范性,各类项目在申报前须明确具体负责人和参与成员,加强相互沟通,并由负责人组建相应建设团队。负责人和团队成员一经确定,立项前后团队人员组成和排序需保持一致,原则上不允许更改。

三、有关说明

(一)各二级学院应组织教师认真学习学校文件和申报指南,广泛宣传,发动教师积极申报。

(二) 2022年省级质量工程项目申报指南、省级与校级各类项目申报书(推荐书)、省级质量工程形式审查规范、支撑材料清单、拟资助项目经费等材料请在学校教务处网站的“下载中心-教师下载-质量工程”中自行下载。此次质量工程项目申报书(推荐书)有更新,请教师及时下载最新表格填写。

(三)“双肩挑”人员应从业务所在二级学院申报。

(四)为推动学校一流专业建设和专业认证工作的顺利开展,学校在各类项目立项和推荐时对此类专业教师申报的项目同等条件下予以优先立项和推荐。

(五)拟资助经费为指导性意见,项目建设经费预算可根据项目执行期间学校划拨的质量工程项目经费总额进行适当调整。

(六)省级质量工程项目的推荐名额将根据省教育厅的最新指示精神进行微调。

(七)联系人:陶庭婷、王梦迪、王果,联系电话:35180613510253

 

安徽省教育厅关于做好2022年度高等学校质量工程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pdf

 

滁州学院  

20221210


终审人:蔡华